“甘白香”這個茶名特別美,可謂是色、香、味俱全……
“甘白香”是徽州白茶的代表,她屬于綠茶類,并按照綠茶的方法制作而成。神奇的是,茶芽嫩葉的顏色會隨著時令而發(fā)生變化:其觀賞和營養(yǎng)價值非普通綠茶能與之相比;所以,人稱“綠茶奇葩”。
宋徽宗趙佶在《大觀茶論》書中有白茶的記載,雖然趙佶并沒有講明白茶的產(chǎn)地,然徽州史籍中卻清楚地記載;“黃山白茶”又名“徽州白茶”,產(chǎn)于歙縣鳳凰山。宋淳熙年間《新安志》記載:“鳳凰山,在縣北十五里……,舊產(chǎn)茶,歲采制不過三、二斤。熙寧中,丘寺丞名之為甘白香”。
明萬歷三十六年(1608年),休寧《松蘿山記》載:“……讓福寺廟前至東邊塢,歲歲早春皆有一二棵白茶游移而生,出沒無常,山人稱之仙靈玉葉,求者可望而不可得?!?
清同治三年,張星煥《皖游紀聞》記載:“石埭某山近日聞產(chǎn)白茶,其味絕殊,但不可多得,或千百株中偶有一株變白,或今年色白,明年仍復原色,土人以為瑞茶,得則珍藏之,不以出售,且絕少,不中售,故人罕見者?!?
其實,徽州白茶還有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清楚地表明白茶是徽州人創(chuàng)制的;然這個故事多年來一直是別人在津津樂道,而徽州人自己似乎忘記了……
清康乾年間,徽州有一趙姓望族,由于朝中為官者突生變故罪及家族受株連,僅一人因在外作客而幸免于難。在逃至皖浙邊界遭遇官差質(zhì)問姓氏,因身旁有棵桂樹,遂靈機一動答曰姓“桂”,才僥幸逃過一劫。之后,這位改“趙”姓“桂”者,就流落至浙江安吉大溪鄉(xiāng)的深山,以開墾山地為生。次年春天,這位來自徽州的避難者忽得一夢:一位須發(fā)皆白的仙翁將其領至西面山坡,隨手一指,山地上破土而出一雙奇葩,須臾,長成兩株白色的仙樹……第二天清晨,他發(fā)現(xiàn)山上野茶樹都萌發(fā)了新芽,但和徽州老家茶樹不同的是,其中有兩株茶樹的芽葉竟然是玉白色的;好奇之余便精心呵護起來。后來,他將茶葉采摘下來焙制成干茶,用山泉水瀹泡,滋味竟是清甘無比。從此,這兩株茶樹就成了“桂”姓者的至愛。春去秋來,落難至此的徽州人“桂”家與茶為伴,繁衍生息十數(shù)代后,這個地方就叫“桂家場”;而那兩株奇異的茶樹就叫“大溪白茶”。至近代,那白茶就成了香溢天下的安吉白茶。
這無疑說明:安吉白茶的育種和制作是徽州人發(fā)明或創(chuàng)制的,同時也印證了《新安志》中有關徽州白茶的記載。而故事中的“桂家場”、“大溪白茶”依然是真實的存在,并且成為了安吉白茶的自豪與驕傲;至于現(xiàn)在流傳的“白娘子盜仙草遺落山谷化白茶”之傳說,則是安吉白茶出名后,時人演繹而成的。
時今,有“綠茶奇葩”之譽的徽州“甘白香”茶,已經(jīng)恢復多年且正在蓬勃發(fā)展,這使人在遺憾的同時又充滿著期待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