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從先(1522~1566)字寧野,號小窗,徽州歙縣人。吳從先博覽群書,見識超群,才華橫溢,成就頗高;有《小窗四紀》等“妙絕一時”。吳從先愛好山水,有游俠之風;而“邀素友”、“結(jié)清盟”是他的雅趣……,倘若是獨自一人呢?那將是“茅齋獨坐茶頻煮,七碗后,氣爽神清;竹榻斜眠書漫拋,一枕余,心閑夢穩(wěn)……。飲茶到了這個份上,就是一種享受和意境。
吳從先飲茶是深得三味。他對明代品飲方法的變革及風氣的變化甚為贊賞;“論啜茗,則今人較勝昔人,不作鳳餅、龍團,損自然之清味;至于飲,則今人大非夙昔,不解酒趣,但逐羽觴。吾思古人,實獲我心?!币馑际牵赫?wù)撈痫嫴枧c啜茗來,現(xiàn)在的確比古人強一些,因為不再做什么鳳餅、龍團之類的,去損壞那自然的清香味道。把茶做得像餅子一樣,上面還印制有龍鳳圖案,高貴是高貴,但卻一定要經(jīng)過加工,自然會破壞掉茶本身的清香質(zhì)地。
吳從先在《茗說》書中,不無自豪地說“松蘿,予土產(chǎn)也,色如梨花,香如豆蕊,飲如嚼雪。種愈佳,則色愈白,即經(jīng)宿無茶痕,固足美也?!嬲咂涿钊舸?,略混他地一片,色遂作惡,不可觀矣。然松蘿地如掌,所產(chǎn)幾許,而求者四方云至,安得不以他混耶?吳從先說:松蘿茶是我家鄉(xiāng)的土產(chǎn),其色澤如梨花鮮白,香氣如豆蕊,品飲如嚼雪。品種越好,色澤越白,即使經(jīng)過一夜,茶盞四周也沒有茶痕,本來足以稱美。真正的松蘿茶如此精妙,略微混入一片其他地方的茶葉,色澤就被破壞,不可觀瞻了。然而,松蘿茶的真正產(chǎn)地很小,所產(chǎn)有限,可是四方前來索求的人云集而至,怎么會不混入其他茶葉呢?吳從先對茶葉的采、藏、烹等,也有自己的見識:“采茶欲精,藏茶欲燥,烹茶欲潔。茶見日而味奪,墨見日而色灰……?!币灾鲁3J恰坝鄧L凈一室,置一幾,陳幾種快意書,放一本舊法帖;古鼎焚香,素麈揮塵,意思小倦,暫休竹榻。餉時而起,則啜苦茗,信手寫漢書幾行,隨意觀古畫數(shù)幅。心目間,覺灑灑靈空,面上俗塵,當亦撲去三寸。”
自古以來,書與茶相伴,茶與書結(jié)緣,形影相隨,情深意濃;而以書佐茶,自是古今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。吳從先則是將喝茶與讀書聯(lián)系起來:“讀忠烈傳,宜吹笙鼓瑟以揚芳;讀奸佞論,宜擊劍捉酒以消憤。”將讀書與品茶合二為一,是何等的瀟灑、快意啊。尤其是他的小品,雖是寥寥數(shù)語,卻是記述了他的情感,且融品茗、寫景、抒情、人生感悟于一爐,真是妙絕。
在中國茶文化研究中,吳從先的《小窗四紀》是一個尚未被人們認識的茶文獻園地;其《茗說》等著作,無疑是珍貴茶文化史料。如《茶德頌》,不僅是寫嗜茗之趣,頌茶德之功;讀來卻是另有深味,意境無窮。有茶學(xué)專家論述說:“細觀《茶德頌》,吳從先的茶論思想只用一個字則可概括;那就是‘清’。茶話為‘清語’,茶事為‘清事’,飲茶為‘清享’,品茶為‘清韻’。在吳從先看來,正因為‘清’才能茗碗相對可免玄塵之想?!眳菑南鹊南盗胁枵撌翘幪巼@“清”字,這也正是他理解和追求的品茗境界與茶道精神。